|
|
|
新闻中心 |
|
|
谈谈工程机械维修技术的发展 |
双击自动滚屏 |
发布者:徐州徐工吊车配件经销部 发布时间:2008/10/15 阅读:3254次 |
加入WTO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维修作为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已发展成为包括计算机技术、智能诊断与监测技术、快速维修技术、野外现场抢修技术以及自修技术等在内的综合性高科枝工程技术。它有自己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将跻身于高科技领域。维修已不再是一种辅助手段和应急措施,而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维修是使用机械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不仅具有巨大的军事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1、工程机械维修的性质与特点 工程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近年来,随着维修科学的发展,提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就是根据机械故障和可靠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制定科学的维修内容,选择恰当的维修方式,确定合理的维修周期等。 2、机械维修的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3、维修理念的变革 3.1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也叫故障维修,是机械出了故障或损坏后进行的维修。目的是把机械从故障或损坏状态修复到具有规定功能的可使用状态,如机械在运行中的各种小修。它的最大优点是充分地利用了零部件或系统部件的寿命,但事后维修是非计划性维修,浪费了较多的剩余修理,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3.2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也叫事先维修,是机械未出现故障或损坏前进行的维修,目的是防止发生故障,避免机械发展到需要进行修复的状态.如机械的各级定期保养等。这种维修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修工作以直接经验作为指导,只能提出一般性的维修原则,缺乏针对性;二是只着重解决维修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忽视了维修的整体内涵,缺乏对维修管理的研究。由于事先很难预料大量的随机性的故障,尽管做了许多的预防性维修工作,也很难获得预期效果;三是刻板地实行定时定程维修的离位分解检测维修,不可避免地使维修工作出现频繁分解拆卸的现象,导致维修工作针对性差、工作量大、耗时多、费用高,而且还会因拆装可能埋下一些新的故障隐患,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3.3可靠性维修 可靠性维修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的后果的预防性决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前提下,以维修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优化的系统维修策略。通过可靠性维修得到的维修计划有很强的针对性,使维修工作更具科学性。 综上所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遵循了设备发生故障的规律,增强了维修的针对性、灵活性,提高了维修的效率和效益,使维修工作达到了最终目的,实现了总体要求。 4维修业的现状 在国外,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维修业发展,设有专职的维修管理机构,维修企业形式多样,维修市场已趋于成熟,民间维修团体也有40多年历史,经常举办维修设备展览和维修理论、维修工艺大型学术会议,有力地促进了维修业的发展。70年代初,我国工程机械维修研究和应用才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建立了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推广应用维修新设备、新工艺,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国工程机械所采用的维修方式主要有定检制、弹性维修制、视情维修制和项修制等。 4.1定检制是根据机械的实际状况,突破周期制约,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预测机械连续工作的能力,按需定项修理。 4.2弹性维修制这种方式无需投入过多检测设备,只需进行简易检查和诊断,以按时计划修理为基础,根据机械的实际状况,安排修理。修理周期可适当延长或缩短。 4.3视情维修制是以按时计划修理为基础,通过故障分析,确定哪些项目要按时修理,哪些需视情修理,其作业规范仍按原方式执行。 4.4项修制是以状态监测为依据,按机械各总成部位针对性按项进行修理。 5维修技术的发展方向 5.1维修技术以绿色维修为主题 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维修模式,其目标除保持和恢复产品规定状态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这一段时期内,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要把维修废物和有害排放物控制到最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对维修者和使用者的劳动保护性好,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5.2充分应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光电机械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将日益广泛。目前,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技术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实践表明,工程机械性能越先进,结构就越复杂,其维修活动就越依赖于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技术。事后维修、预防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的思想,各有长短,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机械地规定某个维修单位或某种机型只能采用某一种维修方式,即不符合实际,又难以奏效。当前,发达国家的工程机械维修主要是,以状态监测为基础,可靠性维修为中心,以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视情维修。今后,随着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先进的工程机械将装备机电一体化的在线自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等仪器设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将成为工程规械维修管理的主导思想。 5.3建立智能网络维修服务体系 运用智能网络维修服务体系可以超越国家、地区和时空界限,将工程机械的科研机构、技术咨询、生产厂、维修厂、配件站和使用单位联系起来,实现远程、快速、优质和全方位的服务。生产厂以此作为售后服务的主要手段,通过与工程机械配套的数据采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维修服务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从施工现场获得信息,按最佳效率时间完成售后服务。这将成为21世纪工程机械维修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在瑞士,工程机械维修服务网已遍布全国,各地区均有配件中心仓库,业务人员仅用两三分种就可以掌握维修站点和某种配件在全国的分布情况。 5.4发展改善性修理和复合修复工艺 传统的恢复性修理,只能使有故障的机械通过维修后其使用性能接近原机的性能,没有包含技术进步的因素。而改善性修理是采用新装置、新材料和新技术修理旧机,使修复后的旧机达到或接近新机的性能。今后,随着电液技术、CAD技术和材料工程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广泛应用,具有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工程机械的更新周期将进一步缩短,恢复性修理将更多地被改善性修理所取代。另外,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复工艺来修复零件或设备的复合修理方法,如:焊接+胶粘、多种表面修复技术等。它们能综合各法之长、弥补各法之短,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将成为修理工艺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总之,加强对工程机械维修技术的研究,是发展国民经济,健全市场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工程装备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
|
|
|
|
|